
雀替是中國建筑中的特殊名稱,宋代稱“角替”,清代稱為“雀替”,又稱為“插角”或“托木”。安置于梁或闌額與柱交接處承托梁枋的木構件,可以縮短梁枋的凈跨距離。也用在柱間的掛落下,或為純裝飾性構件。雀替的制式成熟較晚,雖于北魏期間已具雛形,但直至明代才被廣為應用,并且在構圖上得到不斷的發展,至清時即成為一種風格獨特的構件。其形好似雙翼附于柱頭兩側,而輪廓曲線及其上油漆雕刻極富裝飾趣味,為結構與美學相結合的產物。明清以來,雀替的雕刻裝飾效果日漸突出,有龍、鳳、仙鶴、花鳥、花籃、金蟾等各種形式,雕法則有圓雕、浮雕、透雕。而且鋁合金材料制作的仿古金屬構件-雀替造型優美線條鮮明、便于安裝、防火防腐性能好,材料不宜變形損壞,使用年限較長。仿古金屬構件在傳承古典文化的同時,融入現代科技成果,古典與科技兩相宜,自然與時尚兩成趣。